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,用于避免重复计算重叠时间:
def get_overlap(start1, end1, start2, end2):
# 确保第一个时间段始终在前
if start1 > start2:
start1, start2 = start2, start1
end1, end2 = end2, end1
# 计算重叠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
overlap_start = max(start1, start2)
overlap_end = min(end1, end2)
# 检查是否存在重叠时间段
if overlap_start <= overlap_end:
return overlap_start, overlap_end
else:
return None
# 示例用法
start1 = datetime.datetime(2022, 1, 1, 9, 0) # 第一个时间段的开始时间
end1 = datetime.datetime(2022, 1, 1, 12, 0) # 第一个时间段的结束时间
start2 = datetime.datetime(2022, 1, 1, 10, 0) # 第二个时间段的开始时间
end2 = datetime.datetime(2022, 1, 1, 11, 0) # 第二个时间段的结束时间
overlap = get_overlap(start1, end1, start2, end2)
if overlap is not None:
print("重叠时间段为:", overlap)
else:
print("没有重叠时间段")
这段代码中,get_overlap
函数接受两个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作为输入,并返回它们的重叠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。在函数内部,首先对输入的时间段进行排序,确保第一个时间段始终在前。然后,使用max
函数找到重叠时间段的开始时间,使用min
函数找到重叠时间段的结束时间。最后,判断是否存在重叠时间段,若存在则返回重叠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,否则返回None
。
在示例用法中,我们创建了两个时间段,并调用get_overlap
函数来计算它们的重叠时间段。如果存在重叠时间段,则打印出重叠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;否则,打印出"没有重叠时间段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