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SI转义码在行末的奇怪行为是由于转义码未正确处理导致的。解决方法是在输出转义码之前,先将光标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头,然后再输出转义码。
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,展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:
import sys
import time
def print_ansi_escape_code(code):
# 将光标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头
sys.stdout.write('\n')
sys.stdout.flush()
time.sleep(0.1)
# 输出ANSI转义码
sys.stdout.write(code)
sys.stdout.flush()
# 示例使用了ANSI转义码 "\x1b[31m",它表示红色文本
print_ansi_escape_code('\x1b[31m')
print('Hello, World!')
# 示例使用了ANSI转义码 "\x1b[0m",它表示重置文本样式
print_ansi_escape_code('\x1b[0m')
print('This is a normal text.')
在这个示例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print_ansi_escape_code
函数,它接受一个ANSI转义码作为参数。在函数内部,我们先将光标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头,然后再输出转义码。这样可以确保ANSI转义码在行末的奇怪行为得到解决。
运行示例代码后,你会看到输出的文本在使用ANSI转义码时正确显示为红色,而在使用重置文本样式转义码后恢复为正常文本。
上一篇:ANSI转义码接口/非硬编码映射